当您走进超声检查室,躺在检查床上,医生或技师会在您的皮肤上涂抹一层透明的胶状物质——这就是医用超声耦合剂。它看似普通,但您是否想过,您这次超声检查所使用的耦合剂,真的适合您正在进行的检查项目吗?关于医用耦合剂的知识,您又了解多少呢?
耦合剂并非“一款通用”。很多人可能认为耦合剂都是一样的,其实不然。根据国家YY/T 0299-2022等标准,医用耦合剂至少可以分为两大类:非无菌型和无菌型。它们的适用范围有着严格的区别。
非无菌耦合剂:仅限完好皮肤。如果您的检查部位皮肤是完整无损的,并且不属于新生儿等特殊情况,那么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非无菌耦合剂是合规的。例如,常规的腹部、四肢、甲状腺等体表器官的超声检查。
无菌耦合剂:高风险场景的“守护神”。但如果您进行的检查涉及以下情况,就必须使用医用无菌型耦合剂了:
腔道检查:如经阴道超声、经直肠超声、经食道超声等,因为直接接触黏膜。
术中超声:手术过程中进行的超声检查,可能接触手术创面。
非完好皮肤检查:如皮肤有创伤、烧伤、溃疡等。
新生儿、早产儿检查:他们的皮肤和免疫系统非常娇嫩。
其他特殊情况: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、活检等介入操作。
在这些高风险场景下,如果错误使用了非无菌耦合剂,就可能将细菌等微生物带入体内,引发感染。
关注耦合剂的选择,是维护自身权益。作为患者,您有权了解检查中所用耗材的安全性。在进行上述高风险检查前,不妨主动向医务人员确认,是否使用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无菌耦合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