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急诊科对于注射器、针头这类高风险的侵入性医疗器械,遵循“一人一用一弃”的一次性使用原则,早已是深入人心的铁律。那么,对于在急诊超声中频繁使用的耦合剂,我们是否也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它,像注射器一样,严格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呢?答案是:是的,从院感防控和操作规范的角度来看,这非常有必要。
急诊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更高的要求:
患者情况复杂多样: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,有大量的外伤、烧伤患者,其皮肤屏障已受损。同时,也有大量的危重症患者,其免疫力低下。在这些患者身上重复使用耦合剂,感染风险极高。
操作节奏快,易忽视细节:在抢救危重病人的紧张氛围中,医护人员可能无暇顾及对大包装耦合剂进行规范的无菌化取用,更容易发生污染和交叉使用。
环境污染风险高:急诊室人流量大,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相对复杂,大包装耦合剂反复开启,被污染的几率更高。
一次性使用原则带来的益处:
如果急诊科的耦合剂能像注射器一样,采用小剂量独立包装,严格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则,那么:交叉感染风险能被降至最低:从根本上杜绝了因耦合剂在不同患者间共享而导致的病原体传播。
操作流程更简化、高效: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“即开即用”,无需分装,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。
管理更规范、清晰:便于计数、发放和追溯,符合现代化耗材管理的要求。
YY/T 0299-2022新标准也明确要求,在接触非完好皮肤等高风险场景下,必须使用无菌耦合剂,而一次性包装是实现这一点的最佳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