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用超声耦合剂的选择上,一个非常重要且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是:非无菌型耦合剂,绝对不能用于直接接触人体粘膜和任何形式的破损皮肤。这一原则的背后,是基于对患者安全的科学考量和对潜在感染风险的严格控制。
粘膜的特殊性:天然屏障相对薄弱。人体粘膜组织,如口腔黏膜、鼻腔黏膜、眼结膜、阴道黏膜、直肠黏膜、食道黏膜等,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,但相比于我们体表的完整皮肤,其结构更为娇嫩、湿润,对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弱。如果将含有潜在病原体的非无菌耦合剂直接涂抹在粘膜表面,这些微生物就更容易穿透黏膜屏障,侵入组织内部,引发炎症和感染。
破损皮肤的危险性:门户洞开,引狼入室。当皮肤出现创伤、烧伤、手术切口、溃疡等破损情况时,其作为人体第一道物理防线的功能已遭到破坏。此时,皮肤表面如同“门户洞开”,外界的细菌、真菌等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皮下组织甚至更深层次。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非无菌耦合剂,无异于直接将微生物“送”入体内,极易导致伤口感染、脓肿形成,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。
YY/T 0299-2022新标准的明确规定。正是基于上述风险,YY/T 0299-2022《医用超声耦合剂》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规定,非无菌型耦合剂(I类)的预期用途仅限于“用于完好的皮肤表面”。对于所有涉及粘膜和破损皮肤的超声检查,都必须使用达到医用无菌级别的耦合剂。
平创医疗的无菌耦合剂完全符合YY/T 0299-2022新标,确保医用无菌级别。小支装设计,提供双重安全保障,有效防止交叉感染。同时,产品配方温和,符合不化水、不易干、易擦净的《耦合剂金标准》,最大限度减少对敏感组织的刺激。全国挂网,资质齐全,是医疗机构在进行涉及粘膜和破损皮肤超声检查时,保障患者安全的正确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