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繁忙的急诊室,对于一些较深的软组织损伤,医生常常需要在清创缝合前,利用超声进行快速定位,此时,超声探头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到开放性的创口或其周围区域。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:在这个环节使用传统的非无菌型耦合剂,是否违反了外科的无菌原则?答案是:是的,这明确违反了无菌原则,并带来了不必要的感染风险。
无菌原则的核心是什么?无菌原则的核心要义是,在进行外科操作时,要采取一系列措施,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组织,特别是已经开放的创口。这包括操作者、手术器械、敷料以及所有接触创口的物品,都必须是无菌的。
非无菌耦合剂为何违反了这一原则?
产品本身非无菌:非无菌耦合剂在其生产过程中允许存在微生物,它本身就不是一个无菌物品。将一个非无菌的物质直接涂抹在需要进行无菌处理的开放性创口上,这在逻辑上就直接违背了无菌原则。
直接引入污染:这种操作相当于主动地将耦合剂中可能携带的各种细菌、真菌等“接种”到创口内。这不仅可能导致后续清创的困难(需要清除被耦合剂污染的组织),更会显著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。
与后续的无菌操作相悖:超声定位之后,紧接着就是严格的无菌清创缝合。如果在定位阶段就引入了污染,那么后续的无菌操作效果将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因此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。
尽管急诊操作追求快速,但绝不能以牺牲无菌原则为代价。YY/T 0299-2022新国家标准也已明确规定,在对非完好皮肤进行超声检查时,必须使用医用无菌型耦合剂。平创医疗的无菌耦合剂确保医用无菌级别,采用小支独立包装,内含高效光谱杀菌剂,避免降低感染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