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所有超声室的同仁们,请务必注意,医用超声耦合剂的使用规则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!随着YY/T 0299-2022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全面实施,传统非无菌型耦合剂的临床使用范围被大幅度压缩,其合规应用场景已明确仅限于“表面功夫”——也就是只能用于完好无损的皮肤表面进行超声检查。
这一“巨变”的核心,在于新标准对耦合剂风险等级的科学评估和精准管理。它明确规定,非无菌型耦合剂(I类)的预期用途仅为“用于完好的皮肤表面”。这意味着,在超声室的日常工作中,所有涉及人体腔道(如经阴道、直肠、食道)、黏膜、手术创面、开放性伤口,以及用于新生儿、早产儿等特殊敏感人群的超声检查,都必须停止使用非无菌耦合剂,转而使用符合标准的医用无菌型耦合剂。
这种“表面功夫”的限定,绝非小题大做,而是基于对患者安全的极致考量。在上述高风险场景中,非无菌产品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极易成为直接的感染源。因此,超声室必须立即更新科室的耦合剂使用指南和操作规程,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培训,确保人人知晓并严格遵守新规定,杜绝任何超范围使用非无菌耦合剂的行为。
耦合剂的使用规则已经改写,非无菌型产品如今只被允许在“浅水区”(完好皮肤)活动。任何试图让它进入“深水区”(腔内、介入等)的行为,都无异于一次危险的违规操作。对于腔道、黏膜、非完好皮肤等场景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治疗,都必须使用如平创医疗医用无菌耦合剂这种无菌型耦合剂。